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建议不应默认启用“非秘密支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13日浏览量:
记者今日(12日)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获悉,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无密码支付”业务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简化了支付流程,提升了用户的支付体验。虽然便利性有所提升,但支付服务提供商的企业安全管理仍有提升空间,部分用户安全意识较低。为进一步规范“保密支付”业务发展,切实保护用户权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针对支付服务主体和用户发出以下倡议:
支付服务提供商需要进一步加强其“秘密”运营的安全管理。
一是规范权限管理,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在用户激活过程中,严格审核用户身份信息,通过突出页面完成用户激活意愿确认及“无密支付”协议签署,杜绝默认激活行为,充分保障用户对“无密支付”业务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全面评估老年人的风险偏好和业务承受能力,突出展示关键交易条款,贴心为老年人开启“免密支付”功能。
二是加强会员店风险管理,提供限额管理功能。我们将根据商户业务信息、交易场景、风险信息等情况,合理确定商户开通“免密支付”的范围,不会为高风险商户开通“免密支付”服务。使用商家特征组合专门设置商家的无密码支付交易限额静态和其他情况。
三是加强业务环节监控,规避资金流失风险。通过风险建模、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例如用户的交易模式与日常消费习惯不符等,我们将及时进行拦截和二次认证,避免用户资金损失的风险。
四是加强用户权益保护。提供高效的维护流程投诉系统,切实保障用户权益。我会这么做的。如果您不继续使用无密码支付功能,我们将为您提供便捷的退出通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我们将主动实时或定期发布“无密码支付”交易相关信息,提供一键查看相关信息的功能信息显着位置,并提供“无密码支付”一键取消功能。
五是要做好业务跟踪和规范工作,重点关注资金损失、服务纠纷等问题,迅速妥善处理。
中国支付与支付协会也呼吁用户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通过启用身份验证并定期更改密码来提高移动设备和帐户的安全性。
二是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谨防营销陷阱,避免将支付信息保留在公共设施中。
三是定期检查保密支付协议状态,关注交易提醒,发现异常情况迅速冻结或关闭账户。
(央视记者 王雷)

